【五年6班】 » 知識+ » 台灣的歷史
本頁主題: 台灣的歷史 4478 人次閱讀 打印 | 加為IE收藏 | 收藏主題 |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可樂 【榮譽會員】



該用戶目前不在線
級別: 大天使
精華: 0
發帖: 201
榮譽值: -58 點
新湖幣: -1016 元
支持度: 5 pts
好評度: 3 點
在線時間:33(小時)
註冊時間:2005-09-17
最後登錄:2007-11-09

台灣的歷史

 現在的「台灣」是台灣本島與其附屬島嶼與澎湖群島之總稱。地理上有時分別稱為台、澎,不過政治上,「台灣」是包含澎湖。

  澎湖的位置在台灣與中國大陸之中間,早受中國大陸王朝的注目,元朝時代與明朝時代,各有短暫數年置有官署,但都隨即被裁撤。台灣島則一向不被中國大陸王朝統治過,台灣島真正的主人原住民免於外國的侵擾。1622年,荷蘭企圖領有澎湖,遂與明朝戰鬥,雙方不分勝敗,1624年在和約,明朝建議荷蘭入殖「無主地」台灣島。荷蘭遂成為第一個領有部分台灣島的國家。隨後1626年西班牙也佔領台灣北部,但於1642年旋被荷蘭驅逐,台灣島遂由荷蘭獨佔。

  1636年滿州人在滿州成立大清王朝。1644年明朝敗於國內的革命軍,皇帝自殺、明朝亡。明朝遺臣引清入關,清兵擊敗革命軍,佔領北京。隨後,宣布入主中國。1661年明朝的抵抗勢力完全被鎮壓,自1662年清朝康熙帝元年,整個大陸在清朝統治下。

  清朝是中國民族主義者史家所形容的異民族統治中國的王朝,兩百數十年後建立中華民國的孫中山也以「打倒韃虜,回復中華」為其口號。

  1662年,已亡國的明朝遺臣鄭成功將荷蘭人趕走,在台灣建立獨立王朝,與入主中國大陸的清朝對抗。由於鄭氏王朝將台、澎兩地統合,置於同一政府之下,台、澎始成為一體。自此以後,對岸漢族系移民漸漸移入台灣。

  1662年是一個關鍵年。

  在此年,中國大陸接受異民族清朝的統治。

  在此年,台灣則在鄭氏王朝統治之下。

  而二十一年後的1683年,鄭氏王朝也被清朝滅亡,台灣也淪入清朝統治之下。中國較早被清朝征服,台灣較慢被征服,如果說膨大的中國大陸是清朝的大奴隸,而較小的台灣則是慢來的小奴隸。

  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喜歡講:「台灣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但,這是誇張其詞。大清的雍正帝明言:「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清〕皇考聖略神威,收入版圖」(鄂爾泰等奉束力修《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新京•滿州國務院,一九三七年刊,第十卷二十頁。)顯然台灣不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而到1683年才受到滿州人的清朝統治。台灣不是受中國統治,而是與中國同樣受外來的滿清王朝的統治。今天如果大奴隸中國因為小奴隸台灣也與中國同樣受滿清王朝統治,而主張台灣就是大奴隸中國的領土,這是說不過去的。越南與老撾、柬甫寨三個地方曾於同一時代屬於法國殖民地,三地解放之後,越南以為自己是三地最大的國家而可以主張老撾、柬甫寨兩國是越南的固有領土嗎?中國對台灣的領土主張正是異曲同工。

  1894年清朝與日本打仗,1895年兩國修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這是根據國際條約的領土割讓。日本統治下的台灣開始進入產業化的社會,種種的基本建設與教育,奠定了以後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

  1945年日本敗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同年九月二日日本投降,受降的聯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命令在中國(東北除外)、台灣、北越的日軍向「中國戰區總帥蔣介石」投降。這不過是休戰協定中的軍事佔領行為,但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卻於同年十月二十五日片面將台灣併入其領土。這個措施並無國際條約的根據。中華民國政府統治台灣,貪官污吏引起台灣人的反抗,蔣介石派兵鎮壓,殺死二萬餘的台灣人,這就是史上有名的1947年二二八事件。

  1949年十月一日中國國共內戰的一方,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逃到台灣,自此以後,雙方的統治範圍幾乎固定化,成為「兩國中國」的局面。但是雙方都主張「一個中國」。中國共產黨喊出血洗台灣的口號,蔣介石政權則高喊「反攻大陸」,時有游擊隊擾亂中國大陸的行為。

  1951年舊金山對日和約是聯合國處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基本條約,在此條約規定日本放棄台灣,並未規定日本將台灣割讓給任何國家。台灣主權理應歸屬台灣人,但是實際上台灣繼續在中華民國政府佔領之下。

  冷戰期間,西方陣營需要蔣政權佔有聯合國安理會常務理事國中國的席位,但是1972年聯合國以二七五八號決議,將中國的席位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蔣政權仍堅持一個中國,連總會的議席也不要,遂被驅出聯合國。以後,由於一個中國政策作祟,中華民國的邦交國銳減數十國。

  1975年蔣介石死,中華民國的政權落入其子蔣經國手中,蔣經國採取「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政策,維持「一個中國」的方針,對內維持白色恐怖政治。但是由於林義雄家族慘殺案、陳文成慘殺案,甚至將恐怖事件遠伸到美國境內引發江南慘殺案,受國際的嚴厲的譴責而元氣大損,不得不俯首台灣民主化的潮流。蔣經國自1949奉其父蔣介石之命來台以後,於同年以及次年在台灣清除異己,造成不少政治冤獄,是秘密警察機關的大頭目,至此也不得不扮演民主化的角色。1986年第一個台灣人的政黨,也是第一個實質上的反對黨──民進黨,冒著違反禁止成立新政黨的戒嚴令誕生,台灣人要求民主化的腳步漸漸逼近。蔣經國遂於1987年廢除歷經四十八年,享有世界最長久的污名的戒嚴令。

  1988年一月蔣經國死,副總統李登輝昇任總統。李登輝是台灣人,台灣人的元氣大振,要求台灣獨立的運動更積極。

  李登輝於1990年繼任任期屆滿,被萬年國民大會選為總統,旋即終止中國內戰的法條,廢止動員勘亂時期。他與民主運動配合,強迫未曾改選而連任四十幾年的萬年國大代表、立法委員退休,重新在台灣與金馬改選。台灣的自由化、民主化、本土化大有進展。

  1996年總統選舉更改由台灣的公民直選,至此台灣各級行政首長與民意代表都無不由台灣與金馬的公民直接選舉。向來與中央政府重疊的省政府、省議會也於1998年說是精化,實質上被廢止,中華民國在台灣似是已經自成一國的相貌。七月九日李登輝以對記者回答的方式說,「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是國家與國家的關係,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就一向主張一個中國的中華民國政府而言,明白說出兩國論是一大進步。但是充其量這兩國論也不過是「兩個中國」論,對台灣的真正獨立而言,尚有不足之處。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好評度:1(By 412 @2006-02-17 18:56)
新湖幣:1 (By wang) | 理由: 大部分的資料不錯,但這篇文章的作者顯然立場偏頗,中間有些論點站不住腳。@2006-02-16 23:00
哈哈哈哈!!!! ㄏㄏㄏㄏ
頂端 Posted: 2006-02-16 20:51 | [樓 主]
【五年6班】 » 知識+

Total 0.034409(s) query 6, Time now is:06-18 19:23,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5.3 RC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