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6班】 » 知識+ » 台北
本頁主題: 台北 5106 人次閱讀 打印 | 加為IE收藏 | 收藏主題 |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wang 【管理員】
終身成就獎 優秀版主獎 特殊貢獻獎 熱心服務獎
頭銜:命裡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
該用戶目前不在線
級別: 權天使
精華: 15
發帖: 243
榮譽值: 249 點
新湖幣: 337 元
支持度: 0 pts
好評度: 1109 點
在線時間:160(小時)
註冊時間:2005-09-16
最後登錄:2024-04-03

台北

台北府城北門(承恩門)

類別: 城郭

地址: 台北市忠孝西路交叉路口

創建年代: 清光緒五年(西元1879年)

公告文號: 72.12.28
七二臺內民字第02452號

 

歷史意義:

清光緒元年乙亥﹝西元一八七五年﹞六月十八日,沈葆楨奏請在臺北建一府三縣,同年十二月甮奉準在「福建臺北艋舺地方添設知府一缺,名為臺北府,仍隸於臺灣兵備道。」當時臺北府所轄三縣為淡水縣、新竹縣、宜蘭縣。

試署臺北府知府林達泉於光緒四年戊寅﹝西元一八七八年﹞三月抵臺北。然而府治未定,只好暫時以竹塹廳署為府署。同年十月九日死於任內,遺職由原淡水廳同知陳星聚﹝時已改調為中路撫番同知﹞署理。

到了光緒五年己卯﹝西元 八七九年﹞三月,淡水與新竹分治以後,知母陳星聚才正式開府臺 北。並鼓勵紳商在預定的城內,投資與建民房,形成肆街,又在福 建巡府岑毓英的督促下積極建造臺北城。

簡介:

臺北城的建造,大約籌畫於光緒七年辛巳﹝西元一八八一年﹞,由知府陳星聚召集三縣紳商勸捐,並於光緒八年壬午﹝西元一八八二年﹞一月興工,光緒十年甲申﹝西元一八八四年﹞十一月竣工,建設經費計達四十二萬餘圓。

城工的規模,於岑毓英時原定為周徑一千八百餘丈,然而岑毓英在光緒八年壬午五月十日便受命內渡署理雲貴總督,因此城工大任便由有築城經驗又諳堪輿的劉璈繼續督辦。

劉璈到任後,更改為周徑一千五百零六丈,城壁中央用土砂填實,外側用石材堆砌,計東西壁各長四百一十二丈,南壁三百四十二丈,北壁三百四十丈。原有五個城門:東門﹝照正門或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北門﹝承恩門﹞。

人は何かの犠牲無しに何も得ることはできない 
(人如果不付出犧牲的話,就無法得到任何回報)




何かを得るためには同等の代価が必要になる
(若想要得到什麼,就必須付出同等的代價)




それが錬金術における等価交換の原則だ
(這就是練金術中的"等價交換原則")




そのころ僕らは、それが世界の真実だと、信じていた。
(我們深信著這就是世界的真理)

頂端 Posted: 2006-05-04 14:02 | [樓 主]
wang 【管理員】
終身成就獎 優秀版主獎 特殊貢獻獎 熱心服務獎
頭銜:命裡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
該用戶目前不在線
級別: 權天使
精華: 15
發帖: 243
榮譽值: 249 點
新湖幣: 337 元
支持度: 0 pts
好評度: 1109 點
在線時間:160(小時)
註冊時間:2005-09-16
最後登錄:2024-04-03

南門

南門 台北府城門面積最大的城門 【中央社 記者郭美瑜攝 】
南門又名「麗正門」,位在南城牆西側,是台北府城門的「主門」,也是五城門中面積最大的城門。兩層屋簷間,還嵌著空心花磚,可以通風透光,增加視覺變化。
人は何かの犠牲無しに何も得ることはできない 
(人如果不付出犧牲的話,就無法得到任何回報)




何かを得るためには同等の代価が必要になる
(若想要得到什麼,就必須付出同等的代價)




それが錬金術における等価交換の原則だ
(這就是練金術中的"等價交換原則")




そのころ僕らは、それが世界の真実だと、信じていた。
(我們深信著這就是世界的真理)

頂端 Posted: 2006-05-04 14:03 | 1 樓
wang 【管理員】
終身成就獎 優秀版主獎 特殊貢獻獎 熱心服務獎
頭銜:命裡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
該用戶目前不在線
級別: 權天使
精華: 15
發帖: 243
榮譽值: 249 點
新湖幣: 337 元
支持度: 0 pts
好評度: 1109 點
在線時間:160(小時)
註冊時間:2005-09-16
最後登錄:2024-04-03

東門

臺北府城北門﹝承恩門﹞

臺北府城北門﹝承恩門﹞hist_c011.jpg 臺北府城北門﹝承恩門﹞hist_c012.jpg

北門由來:
清光緒元年乙亥﹝西元一八七五年﹞六月十八日,沈葆楨奏請在臺北建一府三縣,同年十二月甮奉準在「福建臺北艋舺地方添設知府一缺,名為臺北府,仍隸於臺灣兵備道。」
當時臺北府所轄三縣為淡水縣、新竹縣、宜蘭縣。到了光緒五年己卯﹝西元 八七九年﹞三月,淡水與新竹分治以後,才正式開府臺北。並鼓勵紳商在預定的城內,投資與建民房,形成肆街,又在福建巡府岑毓英的督促下積極建造臺北城。

臺北城的建造,大約籌畫於光緒七年辛巳﹝西元一八八一年﹞,由知府陳星聚召集三縣紳商勸捐,並於光緒八年壬午﹝西元一八八二年﹞一月興工,光緒十年甲申﹝西元一八八四年﹞十一月竣工,建設經費計達四十二萬餘圓。
城工的規模,於岑毓英時原定為周徑一千八百餘丈。而璈到任後,更改為周徑一千五百零六丈,城壁中央用土砂填實,外側用石材堆砌,計東西壁各長四百一十二丈,南壁三百四十二丈,北壁三百四十丈。原有五個城門:東門﹝照正門或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北門﹝承恩門﹞。

臺北府城北門又稱承恩門,是早期城內通往大稻埕一帶的主要孔道。門高二層,城樓採用厚實牆體圍起的封閉形式,宛如一座堅固的堡壘,前後只留方形和圓形窗洞,便於監視防禦。城門臺座用本地產的石條以一層丁一層順的方式砌造。

城門中央開圓拱形孔洞,外拱比內拱小,兩拱中間為方形,供城門扇開啟用,門用鉚釘鐵皮保護,厚重而堅實。圓拱門洞上方有「承恩門」橫額,落款:「光緒壬午年」「良月吉日建」。日據時期市區改正,於光緒二十六年庚子﹝西元一九oo年﹞將西門及城垣位置開闢為三線道路,也就是今天的愛國西路、中山南路、忠孝西路、中華路所在的位置。民國五十四年乙巳﹝西元一九六五年﹞,東、南、小南門城樓面貌改修,只有北門沒有改建。時至今日,臺北府城北門成了臺北市碩過果僅存具有清代風貌的古城門。


等級

第一級

類別

城郭

位址

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延平南路、博愛路交叉路口

創建年代

清光緒五年﹝西元一八七九年﹞

說明

清光緒五年(西元一八七九年)閏三月,淡水縣與新竹縣分治,陳星聚開府臺北,籌建臺北府城,以基地鬆軟,難承重壓而止。其後,福建巡撫岑春,臺灣道劉相繼勘定基址,光緒八年(西元一八八二年),始召募粵籍工匠興築,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告竣。城周一千五百餘丈,開闢五門,北門、東門附郭、小南門造型尤精美,承恩門即北城門,城郭額銘「巖疆鎖鑰」四字。日據初期毀城垣、城郭及西門。光復後,其他三門皆經整修,已失原貌,惟北門尚存其原貌。北門的形式頗特殊,乃一封閉式碉堡,城樓用牆兩層,至為堅固,屋架仍為中國傳統式木構架,雕飾簡潔大方。

人は何かの犠牲無しに何も得ることはできない 
(人如果不付出犧牲的話,就無法得到任何回報)




何かを得るためには同等の代価が必要になる
(若想要得到什麼,就必須付出同等的代價)




それが錬金術における等価交換の原則だ
(這就是練金術中的"等價交換原則")




そのころ僕らは、それが世界の真実だと、信じていた。
(我們深信著這就是世界的真理)

頂端 Posted: 2006-05-04 14:05 | 2 樓
【五年6班】 » 知識+

Total 0.036196(s) query 9, Time now is:06-18 19:08,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5.3 RC2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